本报记者 伍水清 冯毓彬 文/图
8月19日,记者走进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乐平镇塘约村,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在地里忙碌的农民,毛节瓜、南瓜、茄子等蔬菜均进入了收获期。
在塘约村南瓜种植区,肥胖胖的南瓜不断被从地里采摘出来,经过分拣、重新装袋后,将通过专车销往珠三角、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年近五十岁的村民张二妹眉开眼笑地告诉记者:“从早上开始忙活,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摘了500多斤,一天能赚100元工钱。”
张二妹是塘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只能在家做点家务,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以前在家种地,辛苦一年没多少收入,还要看天吃饭。2016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她把家里的四亩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在村干部的推荐下她到村合作社的蔬菜基地打工,工作不累,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比以前明显增多了。
“我们在村合作社干活挣钱,到年底还能分红呢!”张二妹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后,比起以前,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塘约村的南瓜大丰收呀!”合作社负责南瓜种植的管理员王顺元,与村民们一起在南瓜地里忙活,他告诉记者,在产业选择上,塘约村因地制宜,在平地种植毛节瓜、茄子、韭黄等蔬菜,在坡地选择种植精品水果套种南瓜,今年全村种植南瓜700亩。
问到南瓜的销路问题,“不愁销,7角钱一斤,全部销往沿海城市了。”王顺元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目前,村里的南瓜已销售100多吨,销售额已接近20万元。
种植蔬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贫困户“赚钱”,走最彻底的致富路。据塘约村村委会副主任丁振桐介绍,塘约村采取“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理念,短期内村民可以通过土地租金、劳务酬金等方式增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以到合作社里务工,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也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流转费,合作社以吸纳村里贫困劳动力优先,增加贫困户打工机会,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则由塘约村村级合作社统一管理、技术指导、销售,引导村民参与合作社蔬菜生产和销售,最后分红,确保村民持续受益,实现稳定增收。
据了解,塘约村目前共建设种植基地3000余亩,建有玻璃大棚10000平方米,蔬菜种植大棚20000平方米,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农产品电商分拣中心及一个800平方米的产品交易市场。2019年,村合作社在依托去年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展各蔬菜基地的规模调整、产品培育,截至目前,塘约村有重点、分季节地种植了莲花白300亩、香芋南瓜700亩、韭黄400亩、茄子300亩、大葱200亩、毛节瓜100亩、西葫芦100亩、白菜50亩,经果林种植1000余亩,共计3150亩。目前,莲花白、南瓜、茄子、毛节瓜等蔬菜已经丰收上市。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