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金秋时节喜丰收!看安顺市各地“短平快”产业如何助农增收?

        作者: 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04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金秋时节,安顺市广袤的大地上,杭白菊争奇斗艳,俏销市场;桃子成熟上市,果农笑口常开;西红柿鲜红欲滴,致富农民;火龙果甜甜蜜蜜,远销省外……一个个“短平快”的致富产业迎来丰收,开启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生活。


            以产业为抓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安顺市着力发展“短平快”高效农业产业,推动产业加速崛起,群众致富奔小康。如今,黔中大地,涌动着农业发展的新活力,演绎着产业丰收助力脱贫致富的新故事。


            西秀区:千亩菊花竞争艳 群众致富笑开颜


            秋风起,菊花黄。眼下正到了杭白菊采摘收获的季节,在西秀区蔡官镇杭白菊基地, 绽放的2000余亩杭白菊不仅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美丽经济”。


            杭白菊种植户李琴珍提着箩筐,手脚麻利地采收黄金色菊花。看着满筐的杭白菊,她笑哈哈地说:“杭白菊收入高,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真安逸!”


            她家种了3亩杭白菊,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比以前种玉米等传统作物高出三四倍。“我家3亩地,今年收入可以达到15000元,幸福来得快!”谈到现在的收入,她笑眯了眼。


            “杭白菊不同于观赏菊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现代医药理证明,杭白菊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 经过加工后的干菊花成为了现在很受市场欢迎的健康饮品,品质最好的干菊花市场最高价可买到300元一斤。”西秀区蔡官镇杭白菊深加工厂负责人 倪召华对杭白菊情有独钟,他介绍道。


            从2016年开始,西秀区蔡官镇先后种植了2000余亩杭白菊,生产原生态的有机菊花。今年,蔡官镇的杭白菊种植基地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杭白菊可产500—800公斤,亩产值可达到5000元至8000元。


            随着杭白菊丰收,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然而,鲜花运输到生产厂家会发生挤压萎靡等现象,为此,今年8月,该基地投资210万元,建设的加工厂投入运行,专业从事杭白菊烘焙。


            现场,采摘后的杭白菊经过蒸汽蒸熟、两遍烘烤、两次晾晒,经过4个多小时的烘烤后,第一炉杭白菊干花顺利出炉。


            目前,该加工厂三条烘干生产线同时运转,满足高峰期菊花采摘的烘干需求。以每亩菊花地生产280斤干菊花计算,蔡官镇杭白菊基地今年干花的产量将会达到336万斤,吸引了很多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收购商前来收购。


            “我们是直接对接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最远的卖到黑龙江、新疆等地,今天到现在打包50件了,客商都在等着发货。” 倪召华忙个不停,不停接听客商的订货电话。


            福建的客商林强直接来到基地,等待发货。他说:“蔡官镇菊花的品质杠杠的,在我们当地很受欢迎,这次我专门从福建赶到这里收购,准备购买20吨。销售完毕后,再来购买。”


            杭白菊成为抢手货,让农户笑开颜,守着菊花巧致富。不完全统计,从种植菊花到管护到现在采摘,平均每天基地上的工人都有80人左右,覆盖了周边三个村的村民和贫困户,成为了村民们家门口就业的支柱产业。


            目前蔡官镇杭白菊种植2000余亩,产值达到1400万元,带动4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林下村:水果丰收巧致富


            8月29日,走进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白云镇林下村飞虎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阵阵果香沁人心脾,白里透红的桃子挂在树枝上随风摇曳。树下,果农们背着竹篮进行采摘;路旁,新鲜的桃子,经装箱运上货车,驶向市场。


            王芬是白云镇林下村五组的贫困户,这次丰收让她从早忙到晚。“昨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七点左右,估计今天又要忙一整天。”脚一踮,手一采,咚一声,一个个大红桃被王芳熟练地放在竹篮里,看着桃树旁好几十框桃子,王芳满脸笑意。


            “以前全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支撑,生活很苦。现在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80元收入,家里的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1万多保底分红。”王芬激动地说道:“全靠合作社的带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才好起来。现在我丈夫也从外地回来在合作社帮忙管理,能在家门口就业,不用在到处漂泊真的太好了。”


            农户们洋溢脸庞的真挚笑容,源于合作社产业发展的带动。“以前我们村贫穷,大多靠种植水稻和玉米,要增收致富,必须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开启新的发展路径。”安顺市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飞虎山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汝宏告诉记者,为了利用好村集体资源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我们采取众筹的方式,动员村民以土地或者现金入股,将闲置的1300亩土地利用起来,发展桃子、猕猴桃、李子、白菜等果蔬种植产业。


            为了让农户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利益联结模式。“农户入股合作社后,按合作社盈利‘52111’结构分红,即50%用于股东分红;20%用于发展产业;10%用于高管人员和专业人员股权激励;10%用于产业保险;10%用于贫困户帮扶。”郑汝宏笑着说,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人当老板,户户是股东,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124户410人的就业发展,而通过产业发展的带动,林下村贫困户72户已脱贫摘帽49户203人,占全村贫困户的68.06%。下一步,林下村还将以合作社为载体,建设婚纱摄影基地,以培育景区业态为核心,以森林养康为抓手,通过打造立体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


            普定县陇黑村:西红柿俏销农户笑


            8月28日,普定县定南街道陇黑村西红柿种植基地里,鲜红的西红柿缀满枝头,村民三五成群,背着背篓,一边麻利地采摘西红柿,一边摆着“龙门阵”,不时传来笑声。


            村民廖茂翠到基地半个小时,就采满了一背篓西红柿,从基地里背着走了五六百米,来到收购点,麻利地放下、过秤、装框,又风风火火地跑进基地。她说:“正是采摘好时节,抓紧时间采摘,多干活就多领工资。”


            接连努力,换来硕果丰收。中午结算时,廖茂翠开心地领到100多元工钱。


            “在村里打工太方便了,骑车几分钟就到,收入还很可观。”村民吴友成乐呵呵地说。吴友成来到基地以前做过水电安装、装修等工作,离家远,收入并不高,到基地工作以后,和两个儿子一起努力,仅两个月就获得2万多元收入。


            西红柿是陇黑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在此之前,这里的农户大多种植水稻和玉米等产业,2016年,普定县全面推行“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陇黑村党支部巧妙利用100万“资金池”,成立了普定县富民源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脱贫。


            今年,该村发展600多亩西红柿,现在正迎来全面丰收。“我们的西红柿不愁卖,现在贵阳、重庆、广西等地的老板都来拉货。”陇黑村村支书李万华说,基地的蔬果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都有买家过来下单。


            广西客商易先生凌晨出发,到达陇黑村刚好中午,将分拣好的西红柿装车后,将运走。他说:“陇黑村的西红柿品质好,在我们当地非常受欢迎,我每隔几天就要来拖一车,畅销得很!”


            根据统计,每亩西红柿产量可达7吨以上,按均价每公斤1.8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2560元,带动全村群众共发展、齐致富。


            不仅是西红柿,陇黑村还发展黄瓜、茄子、无筋豆等,辐射带动周边230户农户310个劳动力,其中86户240贫困人口在基地务工,平均务工收入每年达2万元。下一步,陇黑村将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蔬果种植面积,解决陇黑村及周边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致富全民覆盖。


            镇宁坝草村:火龙果让村民生活红红火火


            金秋时节,镇宁良田镇坝草村火龙果基地上,满山漫坡火龙果怒放。农正忙着采摘,分拣大、中、小果,然后装箱运往市场销售。


            “去年我家火龙果卖得10多万块钱呢,比以前种庄稼赚多了。”村民周云边说边切开一个火龙果,果肉透红,他笑哈哈地说:“这东西好,大果可以卖到三四元一斤,小果可以做成火龙果酒、火龙果干和榨果汁卖。今年我儿子还教会我们在微信上销售,刚刚还有客户订了200斤,供不应求呢!”


            他家的火龙果大多通过公司收购,销往广东、山东等省。刚采摘好,周云就给镇宁良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购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然后开着汽车,送货上门。


            “我们都是每天早晚摘果子,运到公司统一往外销。”坝草村党支部书记罗波说,每年7月到11月底,都是火龙果采摘的季节,因这里的火龙果最低含糖量高达15%,十分畅销。


            该地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当地贫困户流转土地,实现利益联结。平台公司从农户手上直接拿货,统筹协作,提取8%的手续费,通过包销,实现只要种得出一定卖得走,有效解决了农户有货无路的困境。


            青岛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直销超市的优势,与坝草火龙果基地达成长期合作,前来采购火龙果的负责人王老板说:“这边的火龙果以红心为主,品质优,口感好。青岛市民对红心火龙果比较认可,市场十分畅销。”


            目前,青岛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坝草签订了1800吨火龙果收购合同。


            如今,坝草村火龙果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近亿元,昔日贫穷的山窝窝,成为富裕的村庄,村民日子红红火火。


            下一步,坝草村计划将火龙果与凤梨进行套种,每排火龙果之间可以种植两排凤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预计项目成功后,可以获得两倍以上收入。

            关岭向阳村:跑山鸡跑出致富路


            9月金秋,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向阳村集体林场中,工人正在忙碌,有的正在修建新鸡棚,有人将新进的鸡苗放入鸡棚里,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向阳村适宜种植的土地少,但林地多,仅村集体林地就有6000亩,如何做好林地“文章”,让闲置的土地“生金”?2017年,向阳“村两委”经过考察后,决定发展“短、平、快”的林下养鸡,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向阳村村民王兴周和他的儿子王康是养鸡场的工人,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王兴周身患残疾,村里不但安排他到养鸡场工作,还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今年3月初,22岁的王康跟着村里人去浙江温州做油漆工,但因身体协调性较差,不适应工厂的工作,3月底就回到了老家。村里得知情况后,也安排他和他的父亲一起到养鸡场上班。两人每月1000元工资,负责看护和饲养,每月还有两次抓鸡宰杀工作,一天每人60元,工资另付。加上护林员一月800的工资,父子俩平均每月收入2040元,加上低保收入,王兴周一家脱贫有保障。


            谈起现在的生活,王兴周很有感触:“以前我家的房子都是用树木搭建的简易房,连风都挡不住,后来实施了危房改造,建了96平方米新房,现在还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2018年7月,该养殖场第一批1500只跑山鸡上市销售,但市场成为一大难题,贵州大学选派到上关镇挂职副镇长的孔德中牵线搭桥,贵州大学考察组到向阳村实地考察后,决定长期订购该养殖场的跑山鸡。之后又获得省人民医院的职工长期订购。

            目前,该养鸡场已经出栏两批跑山鸡,共销售3000只鸡,第三批1000只新引进鸡苗已经入场。等新修的四十个鸡棚全部建好后,所有鸡棚数量达到50个,养殖规模将扩大到1万只。此外该养殖场还购买两台孵化器孵化小鸡苗,已经有260只小鸡苗破壳而出。


            “林下养鸡见效快,仅四个月即可出栏,我们2018年两批鸡的分红资金就达到74720元,覆盖162户贫困户,累计带动50名贫困群众就业,今年我们将扩大规模到1万只,预计每户分红1000元。”向阳村驻村第一书记任立说。


            紫云:生态鸡畅销周边市场


            “鸡蛋一定要在挑拣和打包环节,做到仔细认真,要保证鸡蛋的品质。” 8月29日,记者来到松山街道新民村生态种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们正将打包好的白条鸡和新鲜鸡蛋;宰杀出栏的生态鸡,经洗净、真空包装后,再配合冰袋打包,通过快递和电商平台,销售往贵阳、安顺等周边市场。


            站在基地上,放眼望去,记者看到,百来个鸡舍相间有序放置于山坳之中,白色的板房、蓝色的屋顶和满山的绿色交相呼应,山坳里,鸡鸣声此起彼伏。


            “你听!这是鸡下蛋的信号呢!”工作人员左桥娣笑呵呵地介绍,每天下午开始,她就辗转于各个鸡舍用提篮捡鸡蛋。现在这个生态鸡蛋基本上供不应求,每一天捡的鸡蛋基本上都供应不上订单的量。随后,左桥娣们把鸡蛋送到分拣包装车间,供应分拣和打包,包装,这是运输之前必须做的一件事。


            “基地的鸡蛋由我们公司负责打通销售渠道,这里鸡蛋生态、绿色,品质好,拿到市场受欢迎很!生态鸡出栏以来,鸡蛋和白条鸡的总销售额突破了7万余元。” 紫云军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霞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的鸡蛋通过电商平台,和建立完善的产销对接机制保证销售,已陆续和安顺市金鸡农庄有限公司、贵阳白志祥骨科医院、贵州饭店、贵州商贸学校、贵州锭鑫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为期3年的供应合同,目前产品已经供不应求。


            据介绍,松山街道新民村生态蛋鸡养殖项目总投资有192万元。其中,军辉公司投入120万元,新民村利用扶贫量化资金投入72万,流转土地503亩,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为主导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既保障了“退耕还林”工程“退得出、见实效”的目标,又实现了“短平快”的产业发展模式,预计项目将带动72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434元以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小友 吴兵

          见习记者 姜雨熙 张恒 梅世桂

          牟元媛 张赛 胡家林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