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央视网热评丨餐饮浪费触目惊心,何不换种“攀比”方式?

        作者: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20年10月12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的深刻反思。

          的确,如今餐饮浪费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广泛关注的现象。尽管随着“光盘行动”等的推行,家庭或朋友聚餐的餐饮浪费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是在商务宴请和婚丧嫁娶等场合,大规模餐饮浪费却屡见不鲜。

          一项调查甚至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另有机构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约1700万吨至1800万吨,超过同年水稻、小麦和玉米进口量,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是全国粮食产量的3%。

          数字看起来触目惊心,其引发后果也不容小觑。餐饮浪费不仅会浪费社会财富、加剧资源紧张,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粮食安全。就国际社会而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全球粮食安全敲响警钟;就国内社会而言,如今全社会上下都投入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偏远贫困地区人民的吃饭问题,却仍有一部分人在大肆浪费,岂不滑稽?

          有人说,中国人饮食铺张的习惯,源于对过去贫困日子的“补偿心态”,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穷怕了”“饿怕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经历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心中,如今虽然日子好了,但总怕吃不饱、吃不够的心态还没有扭转,发展到极致,就成了铺张浪费。这种溯源或许有道理,但是粗暴地将餐桌食物多寡等同于“面子”甚至是“财富”“地位”的心态却是断然不可取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这种心态还会因社会权力结构、财富地位等被异化,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这些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款吃喝的现象得到了极大遏制,但是就笔者观察而言,“堂堂一个领导,总不能让人吃盒饭”“吃饭不上茅台酒,你让人面子往哪儿放”的心态仍然有很大市场,而由此产生的餐饮浪费则不计其数。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明高度繁荣、科技愈加发达的时代,如果还是只能用食物来佐证“好客”“尊贵”或某种优越感,或者对各类“大胃王”吃播的恶俗表演津津乐道,那追求未免太低了。

          中华餐饮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世界上最“懂吃”的族群之一,中国人对于“吃”向来重视,向来讲究。但是翻遍美食家们的作品,无论是袁枚的《随园食单》、汪曾祺的《人间有味》,还是今天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家们都不曾将价格贵不贵、量多不多、餐厅高不高档列入饮食文化的精华部分。事实上,无论是高大上的五星级餐厅,还是路边摊、“苍蝇馆子”,都频繁出现在美食家们的作品中,鲍鱼海参吃得有排场、有面子,街边螺蛳粉、臭豆腐也别有风味。

          归根结底,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物质也更加丰富,追求吃无可厚非。但如何吃得健康、吃得优雅、吃得有文化,才是在餐饮文化领域应有的追求。如果一定要“攀比”,何不换种攀比方式呢?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