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这些年,关乎你我生活的民生“热词” ……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年03月04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翻看近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个个热词,

        既反映出鲜明的改革指向,

        更传递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温度。

        “灵活就业”

        “中等收入群体”

        “房住不炒”

        “户籍制度改革”

        “分级诊疗”

        “集中带量采购”

        “全国统筹”

        “第三支柱”

        ……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五有”,

        到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

        后的“七有”,

        我国民生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拓展,

        成效更加明显。

        这些两会民生热词,你还记得吗?

        ☆ 稳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就业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稳就业”

        “保就业”

        “就业优先战略”

        “高质量就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灵活就业”

        “新就业形态”

        ……

        历年两会中“就业”一词居于

        民生热词首位。

        稳住就业基本盘、

        千方百计扩就业,

        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

        2013年—2014年,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

        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9年,

        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

        宏观政策层面。

        2020年,

        1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

        “就业”就被提及39次之多。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掀起风潮。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

        ……

          2021年5月8日,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仓,返乡创业青年韦小东(右三)和团队成员庆祝网上订单成功签约。张爱林 摄

        “共享经济”

        “平台经济”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灵活就业”

        “新就业形态”

        一些新词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2016年,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灵活就业”

        “快递小哥”

        “网络直播”

        “网约车司机”

        ……

        灵活就业岗位持续增加。

        2019年,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2021年,

        “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

        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落地,

        为灵活就业保驾护航。

        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269万人,

        同比增加83万人,

        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

        牢牢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灵活就业既有利于降低摩擦性的短期失业或结构性长期失业,也能促进创新创业,成为劳动力市场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渠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表示。

         

        ☆ 制度保障缓解养老后顾之忧 ☆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普惠型养老”

        “互助性养老”

        “居家养老”

        “长护险”

        “中央调剂制度”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第三支柱”

        ……

        近年全国两会中,

        关于养老的每一次“新提法”都

        直指缓解痛点,

        每一次“新改革”均回应民生关切。

          2022年2月27日,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红辉暖心”志愿服务队队员陪老人剪纸、聊天。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13年——2021年,

        “9连涨”

        “10连涨”

        “11连涨”

        ……

        “养老金连涨”频频登上热搜榜。

        截至2021年,

        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也不断上调。

        “省级统筹”

        “中央调剂制度”

        “全国统筹”

        ……

        一系列改革持续推进

        “国资划转社保”

        “基金投资运营”

        ……

        养老金池子不断扩容。

        2018年,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中央调剂制度,

        “3.5%”“4%”“4.5%”

        2019年——2021年,

        我国连续提高中央调剂比例。

        2022年1月起,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

        作为社保“第六险”,

        “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新面孔”。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

        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

        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截至2021年底,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超过1.4亿人,

        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

        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蹄疾步稳推进。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02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被业内寄予厚望。

          “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落地,一方面有助于对冲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提高“便携性”,增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

        ☆ 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

        “异地结算”

        “分级诊疗”

        “三医联动”

        “带量采购”

        ……

        围绕破解老百姓看病买药难题,

        一系列新词陆续出现,

        医改正在走深走实。

        2014年——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

        “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2016年,

        “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17年,

        “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

        扩大到85%以上地市”

        2019年,

        “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

        分级诊疗持续扩围提质,

        努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带量采购”近年热度持续攀升,

        2019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

        2021年,

        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

        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效果立竿见影!

        70万元一针,

        被“砍”到3.3万元一针!

        2021年12月3日,

        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

        实现天价罕见病药在

        基本医保准入的突破。

        消息一出,

        许多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家属

        喜极而泣。

          在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儿童ICU病房,医护人员为完成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的4岁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21年,

        我国药品目录品种增至2860种,

        67种谈判药品平均降价62%,

        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大病保险”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异地就医结算”

        “公立医院改革”

        “互联网+医疗健康”

        ……

        医疗领域热词层出不穷。

        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破解大城市住房难”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

        ……

        两会期间,

        带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代表委员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推动相关改革加快向深水区挺进。

        2021年,

        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万亿元。

        迈上新征程,

        更多民生红利还将“落袋”。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

        将实现全国互认、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

        扩至全国

        ……

        2022年3月1日起,

        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

        涉及个税、养老、医疗等

        多个民生领域。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新期待,

        一张改善民生的新图景将再次展开。


        记者:班娟娟 北京报道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