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跃居“独角兽之城”背后——北京积极打造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年06月09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题:跃居“独角兽之城”背后——北京积极打造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新华社记者李斌、张漫子、吴文诩

          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密切相关,其中独角兽企业的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

          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0家增至2021年的102家;日增科技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0家增至2021年的2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0.33万家增至2021年的2.76万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向着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创中心稳步迈进。

        海报制作 李骁姗

          “百”家争鸣:“独角兽之城”的新风景

          这是一家卫星研发企业的坚定步履:2020年1月,自主研发的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2022年3月,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

          北京中关村,在银河航天实验室内,1比1还原的首发星模型引人注目。成立5年、估值超10亿美元的银河航天跻身独角兽企业,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一颗“新星”。

          独角兽企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北京这块沃土的哺育,除产业集聚外,更重要的是政策环境。2021年初,《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为商业航天企业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数据显示,北京独角兽企业以102家稳居全国之首。

          “作为新经济的风向标,独角兽企业代表着科技转化的活跃程度。”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

          独角兽企业是北京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缩影。

          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悟道”“长安链”…… 过去10年,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源源不断为北京发展注入动力。

          北京科创,辐射全国。2021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突破7000亿元,占全国18.8%。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8.39%;20家中小企业入列首批“隐形冠军”……

          科技创新为北京构筑发展新优势。2021年北京研发投入强度6%,在国际创新城市中名列前位,基础研究占比1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稳居全国首位。2018年至2021年,北京连续4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跃迁之路:挺进改革创新“深水区”

          北京的创新发展,离不开2013年9月30日的那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红墙,“课堂”就设在中关村。

          第二年,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新定位确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新的出发点……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北京等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字之差,定位更清晰、意义更重大。”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说。

          将单个超导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提升至503微秒,刷新世界纪录;研发世界首台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成立仅4年,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一个个“第一”,让同行为之瞩目。

          “这里不设行政级别,而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项目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投入更加自主,资源配置更有效率,成果更具国际竞争力。”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向涛院士说。

          新的运行机制、新的财政支持、新的绩效评价体系,调动起“最强大脑”的创新创造潜能。一支支高精尖团队不断挺进科技创新“深水区”。

          “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完善,鼓励试错创新,使科研资源、产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劲说。

          开放创新:决胜未来的答案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落成启用……

          雁栖湖畔,一批“国之重器”接踵而至。怀柔科学城正加速成为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梦想中的实验室”。

          怀柔科学城是北京这座“科学城”的缩影——“三城一区”作为科创中心主平台,四轮驱动,统筹推进,推动北京加速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过去10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稳步前行。3370家“专精特新”企业,近六成都是“高精尖”。

          过去10年,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7%。

          “创新全方位、渗透式融入生产力要素,北京从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路子,步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陈劲说。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公布,一幅蓝图和路线图铺展在世人面前:到202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出台北京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

          许强说,面向未来,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让创新主体更强、创新要素更优、创新环境更好,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更强的北京力量。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