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律师为您解读养老陷阱(下)

        作者: 来源:百姓关注 时间:2022年06月09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近年来

        养老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缺乏辨别能力的老年人们频频入坑

        如何避坑?如何辨别?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

        养老类的诈骗有哪些类型

        我们书接上回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第四大类,金融养老 

         通过组织旅游讲座赠品,向老年人灌输金融养老投资等概念,然后推荐养老产品,开办养老院,甚至入股等。但实际上所谓的投资项目很可能是虚无的幌子,签订的合同可能是空头合同

        第五类,低价旅游  

         很多低价甚至免费旅游很可能背后会有强制、诱导、绑定等销售手段,强制老年人购买产品,以此牟利。

        第六类 冒充熟人 

        不法分子会以孤独老人为目标,在老人面前扮亲人,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陪伴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以多种话术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养生心理最容易成为骗子的行骗目标。因为轻易受“免费”体验的诱惑,再加上诈骗分子嘘寒问暖打“感情牌”,冒牌专家一洗脑,也就落入了圈套。另外,投资收益这种看起来解决了养老服务,还能顺道投资理财,看似两全其美的事,实际上,诈骗人员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在取得信任后,带着钱款跑路。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