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创新让农业生产提速增效——贵州省农业丰收“三重奏”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年09月22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近段时间,遵义市虾子镇兰生村的种植户李大强正忙着采收辣椒。“这两年,我们辣椒生产技术越来越好,每到辣椒采摘前期,还有龙头公司来村里开展辣椒采摘标准化培训。辣椒品质越来越好。”李大强高兴地说。

          李大强口中的龙头公司是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今年该公司与兰生村以“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合作,发展辣椒种植1.2万亩。有了技术支撑,辣椒已成为兰生村的重要收入来源。

          同在虾子镇,得益于加工技术的引进,遵义德庄食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呈现出产销两旺景象,在加工车间内,一袋袋青一色、上汤三鲜等口味各异的火锅底料以及麻辣香锅、小龙虾调料新鲜出炉。

          该公司总经理岳钦松介绍:“我们这是重庆德庄对外发展的第一个辣椒精深加工基地。产品通过重庆德庄的销售渠道‘借船出海’,而原料来源除了在当地辣椒种植基地收购,还与在中国辣椒城内的遵义红满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虾子镇是遵义市主要的辣椒生产基地之一,省部共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落户于此。今年,该镇被授予“世界辣椒特色小镇”称号。

          种植和加工技术的提升进一步促进遵义辣椒产业发展提速,并显现多重效应:农产品加工向前端延伸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壮大,向后段延伸了完善物流销售网络,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思南县塘头镇,新设备的运用让传统的水稻收割更为轻松。眼下正值夏粮收割时节,各种收割机工作正忙,为夏收插上智能化“翅膀”。

          9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团队在思南县塘头镇场坝水稻基地开展了一场无人水稻收获现场演示,操作人员在手机上轻轻按下,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作响,金黄的稻穗被无人收割机“吞进肚子”里,满仓后自主返回地头,将收获的麦粒卸载到装粮车上,不一会儿,一亩稻田便被采收完毕。这科技感爆棚的自动化作业让前来围观的群众大开眼界。

          据罗锡文介绍,“无人农场”通过“云端”管理,掌上操作的方式,让无人机械可覆盖农作物的生产种植每一个环节,将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收割机上面有两条天线,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设定路线与参数,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作业,只要持续给机器加油,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黄钰峰说。

          如今,我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种植加工技术、山地农机机械等广泛应用外,新品种引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已让贵州农业生产提速增效,丰收成色越来越足。

          在黔西市甘棠镇红星社区高标准农田坝区内,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合作社流转了250亩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亩产达到1200斤,亩产值达2400元,收成能比往年高两三倍。”红星社区合作社负责人杨正伦说。

          在纳雍县,农民种上了长势好、产量高、抗病力强的艳椒908、8号线椒、4号朝天椒,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威宁,黄土地孕育了威芋系列、黔芋系列、毕薯系列,把一颗土豆变成了“金豆豆”。

          “要想蔬菜卖得快,就要跟着蔬菜经纪人干!”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蔬菜种植户杨连海每年种植的蔬菜都不愁卖,“那是因为村里有了蔬菜经纪人。我去年种了50亩蔬菜,都是罗书记帮忙联系市场销售,赚了8万多元。”

          “罗书记”名叫罗传彬,既是水城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的农村经纪人。他带着村干部跑市场、扩销路,畅通蔬菜销售渠道,种植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

          架起“产销桥”,打通致富路。近年来,通过加快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带动广大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分享利益链。

          “还是抱团发展好,‘孵’出了百姓好日子!”近日,雷山县欧波农旅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张彬彬告诉记者:“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食用菌、天麻、蔬菜种植和黑毛猪养殖等产业,带动全镇13个行政村810户3005人持续增收,有力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成为农业发展、助农增收的生力军。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