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一带特有的明代屯军堡子文化现象遗存的概括。从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征南伐滇至今,安顺一带屯堡人经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仍未改变其征南入黔时的服饰、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以其生产生活方式,始终以中原、江南文化为主导,在全国屯堡文化已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不依赖于其他文化而独立存活于黔中大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对于研究中国屯田制度、尤其是明代规模的屯田制度提供了“活化石”的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屯堡文化的表现形式于他们的服饰、语言、建筑、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风俗习惯等均源自中原江淮,屯堡人将这种文化移入黔中后,在数百年的过程中,演变成有着黔中独特个性的独特文化现象。
从最初的集团性移民屯田制度到传播中原、江淮先进农耕技术,使黔中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产生了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屯堡人在与黔中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安顺的历史进程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屯堡文化作为封建时代耕战经济的衍生物,是明代江南和中原文化在安顺土地上的流变和遗存,以其突出的历史印迹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构成了安顺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屯堡文化已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文化艺术之一部——安顺地戏已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上一篇:银光闪耀中的屯堡文化[ 08-29 ]
下一篇:天台山[ 08-29 ]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