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的扶贫故事】杨勇:用真情去帮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是我的社会责任

        作者:记者 李析晁 来源:贵州民族报 时间:2020年12月03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我第一次用身上仅有的5元钱帮助别人是1997年,那年我才23岁。我没有读书后,就开始用自行车拉货赶场学做生意,到后来开门面、开办企业、成立爱心社团,逐步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期间经历过许多磨炼;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这就是杨勇生活的感受和行动历程。

          杨勇,中共党员,苗族,大专文化,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白云镇平元村人,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在12岁读初一那年,由于家庭困难就放弃了读书,当时学校流行用明信片,我就到各个学校去卖明信片,赚了180元,可以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时在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附近有几个大型厂矿企业,我就用我赚的钱花1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拉折耳根、蔬菜、大米去这些厂矿卖,生意还不错,自行车拉不了多少货物,已不能满足运输需要了,我就把自行车卖了买了一辆马车来运输,赶马车做生意又是4年,此时我才15岁。后来看见三轮车拉人去赶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1元一个人,我就把马车卖了买了三轮车去拉客,接着农村中巴车的出现,三轮车就被淘汰了。

          1993年,我刚好19岁,那时罗平乡就有外地人在哪里开煤矿,我当时看准这一商机,就去罗平乡开粮油店和五金店,店铺开到2001年我就回到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县城开蜂窝煤厂,从开蜂窝煤厂起,就开始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基础,1996年就买了一辆大货车来拉煤。
          2002年,为了家乡的发展,我放弃了一直在外经营打拼多年的生意,回到家乡。为尽快让当地村民富起来,我自己出资包车,组织本村村民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引进外地的致富经验和疏菜种植技术。学习回来后,我又自己掏钱买来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等农资免费发给群众。从那时起,平元村疏菜种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不光是村民在干,连我都承包了400亩地种植蔬菜,该村疏菜种植一直延续至今。
          我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43.6万余元,硬化所在村民组机耕道1.5公里,修缮村民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2004年便被推选为村主任,后又被组织任命为平元村党支部书记。

          2007年,为响应国家产业扶贫号召,我又自筹资金创立了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来不断摸索和拼搏,事业蒸蒸日上,并成为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粮食行业的纳税大户。
          党的好政策让我率先致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家乡村民们无私的关心帮助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是我的社会责任,并将此作为我余生奋斗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有产业才会有发展,才能增收致富。我自筹资金在白云镇建成1066亩的绿色水稻种植基地,以此为核心辐射周边几个村开展订单农业,订单种植优质水稻7600亩,用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进行收购,增加了农户近50余万元收入。通过这些产业扶贫,为当地农户提供到基地务工就业的机会,年均务工量达5000余人次,同时引导贫困户利用“惠农易贷”参与公司入股分红,带动87户贫困户惠农分红74万7千元。

          2007年起,由我发起组织的“众诚爱心社团”,一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社团成立至今,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共为社会捐助爱心资金580万元,爱心资助对象有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山区学校、贫困大学生、无子女老人等,受益人数达8000多人。
          我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对一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几年来,我一对一帮扶5名贫困大学生解决4年就读的全部学费。其中一名孤儿叫严彩彩,幼年父母双双离世,生活异常困难,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了她的全部学杂费,鼓励她好好学习,早日学成做对社会有用之人,目前该女孩已大学毕业并就业,并成为一名乐于助人的青春女孩,她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我还帮扶22名贫困孤儿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杂费,常年帮助白云镇贫困无子女老人3户。

          2010年,在我们基地打工的贫困户罗振友,有点智障,多年前妻子去世,后来和母亲一起居住,家里的房子下雨就漏水,2013年,帮助他家修建了三间房子,又把他安排到我的企业来务工,一月的工资3000元。
          在千企帮千村的号召下,我挂帮洋西贫困村,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为白云镇异地搬迁贫困户添置家具,还出资援建白云镇元何村文化广场2万元、洋西村文化广场6千元及村卫生室等建设,几年来,我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投入资金270多万元。            

               天道酬勤、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让爱的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贵州民族报记者 李析晁)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