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从生意人到村支书的扶贫之路——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区齐伯镇光明村村支书、主任 张美恒

        作者:章如芳/整理 余兰/摄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0年12月02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更多

        2020年10月28日下午,光明村村委办公室门口在举行村委会主任补选唱票,一直在念我的名字,仿佛是10年前的我回到村里竞选村主任的那一次海选唱票,当时我是以稍微过半的票数当选王家寨村村委会主任,就在那一天,我从一个年收入可以近二十万的生意人变成了父老乡亲眼里的“干部”,就这样又回到生我养我家乡。今年这次选举当选了村主任,村民的信任,让我扛上了支书、主任一肩挑的重任,内心感到责任巨大。

        齐伯镇光明村村支书张美恒(中)走访贫困户  余兰  摄

        由于近日气温骤降,我心里总牵挂着家里有四个孩子的贫困户王德伍家。叫上驻村的干部我们来到王德伍家,看到他两个还未上学的孩子穿得暖和,得知在学校上学的两个孩子成绩优异,家里的粮食储备充裕时,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回想他一家6口3年前回村时的情景,不禁感叹他家一路走来脱贫的变化。2017年10月,由于缺乏生活技能,外出谋生已经有20多年的王德伍拖着一家6口回到了村里,准备住在40多年的土墙房里,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和第一书记、挂村领导匆忙跑到他家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们都惊呆了,房屋因为20多年没人居住,已经破烂不堪,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最大的一个娃娃10多岁,第三个娃娃还有残疾,一家人就像流浪回来一样,在用柴火煮饭,家里吃的也只有一些洋芋、白菜,作为和他一起长大的伙伴,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为了保证他一家的安全,我们动员他家暂时搬进了村里闲置村卫生室,接着组织村两委开会,通过动态调整,帮他本人写申请,将他家纳入贫困户系统,这户人家就成为了光明村当时最贫困最特殊的家庭。在接下来的3年里,我们不断的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宣传扶贫政策,先后为他家争取了危房改造、教育资助,建起了新房,孩子的上学也有了保障。通过几年来的帮扶和引导,夫妻两通过务工和养殖目前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5200元,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张美恒(右)了解生猪养殖情况  余兰 摄

        在光明村,像王德伍家这种存在着不同困难的贫困户有154户455人。作为一名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村支书,村民就是我的亲人,除了解决每一家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外,我思索着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如何发展村里的产业,让乡亲们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经过十年的努力,村里硬化了通组路、通村路、联户路及村民庭院,修建了耕道,解决了村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出行困难;安装太阳能路灯、危房改造了154户,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改善了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还新建光明村20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

        张美恒了解饮用水产业发展情况  余兰 摄

        在思考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产业上,争取投资新建养猪场、肉鸡养殖场、山泉水厂,目前每年获利17.5万元;利用省委组织部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在bet3365官方手机_365bet线_线上365bet注册城中心购买80多平米的黔中一号商铺,年获利5.96万。

        脱贫攻坚以来,光明村争取的项目资金有2500多万元,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人居环境,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彻底的改变。每每看到这些巨大的变化,我的内心都是安慰的。

        走访贫困户  余兰 摄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我们虽然脱贫了,但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还很远,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全村人民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奋斗,早日过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 没有相关内容!